学院路上的青春记忆

2012年12月25日14:59  北京晚报

  高镇同

  八平方米小屋里走出30多名研究生

  人物资料:1928年出生,结构疲劳专家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,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。他40余年来从事结构疲劳和可靠性研究。培养了40余名研究生,三名学生当选院士。他提出了中国专有的飞机结构寿命预测理论,创立了“疲劳统计学”分支学科。提出了一系列疲劳性能测试方法,已列为航空工业标准。

  8平方米小屋

  带出30多名研究生

  我1950年大学毕业以后,一直就在学校工作,将近62年。

  很多人说我住的房子太小太旧,但我觉得子女不在身边,老两口已经足够住了,以前我还住过更小的房子:8平方米、12平方米,房子虽然很小,但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。特别是那间8平方米的小屋,就在这个小屋里我培养了30多名研究生。

  这间8平方米的小屋当年就在南南小的18号楼。南南小的楼都是一大一小两个房间,大的15平方米,小的8平方米。这间8平方米的小屋只能放下一张床,但同学们都挺喜欢这个小屋,因为我睡在这个小屋里面,工作也在这个小屋里面,甚至那会儿上课教室不好找,我给研究生上课,也在这个小屋里。我的研究生就坐在小板凳上听课、讨论问题,后来他们都成了专家。

  徒手作画

  写出176页英文讲稿

  我在20多年前讲授《材料力学》时的双语教学讲稿,一共167页。这个讲稿是1986年到1987年的,因为这个课程是一年的课程,两个学期。讲稿全是用英文写的。当时讲稿上的一些图形都是我徒手画的,特别是一些曲面,学生看到都说我挺认真的。我就是靠着直尺、圆规画的,别的工具就都没有了。一次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的同志到我家里,说要建立一个院士文库。有一些东西,我给他们看了,他们也拿走了。但最感兴趣的就是这份20多年前的《材料力学》英文双语教学讲稿,一笔一画像印刷体,他说老师讲课这么认真太不容易了。我当时备课确实很认真,虽然这门课程我已经讲了不知道多少遍,我从1952年开始就在材料力学教研室,工作了好几十年,课程内容都很熟悉了,但每次备课我还是要花很多时间。

  我拿这个讲稿身体力行教育学生,我说你看我讲课这么认真,对你们负责,你们也得对我负责,你们也要这么做,所以我的学生作业都特别工整。我想教育学生认真地学习,老师就要认真地备课。言教不如身教,所以当有的同学看到我的讲稿以后,他们颇受感动。

  两包奶粉

  开始的慈善行动

  上世纪80年代末,有一名叫王洋的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,我总是看到他面色苍白,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。当时正好是考试前,我赶紧去给他买了两袋奶粉。在那个时期,奶粉还是很贵重的东西,他工作之后还专门找到我,送了我一块手表,表示谢意,那都已经过了20年了。

 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,我开始大量地资助学生,给学生奖学金,学习好的就给他。我有一本很厚的记录名册,不是收据,只是作为一个备忘录。这次给了这个学生,下一次给别的学生,照顾一下,均匀分配,因为我同时带着很多学生。

  80年代末期我主要是资助学生,以后扩大在社会上捐款。我没有高消费的项目,孩子们也都能自食其力,所以我和夫人就商量把积蓄捐给社会。2007年春节前夕,中华慈善总会给了我几份花名册,说我的钱一共资助了896个贫困户,全部都按了手印。有一年我曾给北京市慈善协会捐了6万元,协会的会长亲自来我家讲他们是如何把这个钱交到贫困人家手里的。

  做善事有很大的感染力,能感染一些人来跟我共同去做,虽然我个人力量有限,但是能感染到别人。我有个叫陈耀明的学生,成了企业家,2000年他和我商量怎么资助学生,后来他拿出10万元在江西宜春陆豪外国语学校设立了院士奖学金。实际上我总计捐款有收据的有70多万,加上外国语学校的共有80多万,还有一些没有收据的。

  肖纪美

  妙手拯救轰炸机

  人物资料:出生于1920年。材料科学家、金属学专家和冶金教育家,中国科学院院士。1949年1月,获美国密苏里大学矿冶学院冶金学硕士学位,1950年8月获冶金学博士学位。1957年7月冲破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挠回国。1957年10月到北京钢铁学院(现北京科技大学)任教至今。先后任金属物理教研室主任、材料失效研究所所长、环境断裂开放实验室主任。

  1920年,我出生在湖南凤凰。1939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,后来去了美国留学。1957年,我冲破美国百般阻挠回到祖国。

  回国后,我主动要求进入当时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任教。当时正值“大炼钢铁”,我去炼钢一线参观的时候发现国内钢铁工业镍资源匮乏,就想到了自己的老本行——节镍不锈钢。我找到本溪、抚顺、上海等地钢厂,给技术人员作报告,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学术刊物上。后来,“大炼钢铁”时期的中国诞生了一系列世界罕见的高品质铬锰氮不锈钢。这也算是我给祖国送上的第一份“礼物”。

  1974年,我国刚研制成功的新型“轰6”轰炸机在西安执行任务时,因为起落架螺钉的断裂而被迫全部停飞。“轰6”当时被称作我国空军部队的“主力中锋”。突发断裂事故严重影响了空军部队的作战能力。军区领导把我请到了现场。

  我仔细查看了飞机的螺钉断裂处,仔细对比裂纹特征和发生部位,排除了雨水腐蚀等原因。经过一系列模拟实验反复研究,终于找到了原因。原来,“轰6”飞机主要采用苏联工艺,螺钉的紧固依靠一种含水黏合胶,水分腐蚀是“罪魁祸首”。我还发现,螺钉在加工时的缺口设计以及应力分布都不甚合理,增加了断裂事故发生的可能性。军区领导非常信任我们,让我们团队全权负责断裂螺钉的改进工程。我们很快确定了三条改进方案,包括采用快干胶黏合,防止水分腐蚀;改进螺钉加工工艺;将螺钉进行回火处理,适当降低其应力强度。

  三条方案建议,终于让停在空军基地近半年的轰炸机重新飞上了蓝天。J067

  八大学院的

  部分知名校友

  温家宝:国务院总理。1960年进入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矿产一系地质测量及找矿专业学习,1965年至1968年在北京地质学院地质构造专业攻读研究生。

  徐匡迪:原中国工程院院长、上海市市长。1954年至1959年在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冶金系钢铁冶金专业学习。1959年至1963年在北京钢铁工业学院、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任助教。

  黄孟复: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,全国工商联主席。1962年至1967年在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学习。

  王永志: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,中国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,火箭技术专家。1952年至1953年,在清华大学航空系(后并入北航)学习。

  戚发轫:空间技术专家,神舟飞船总设计师。1952年至1957年就读于北京航空学院。

  吴仪:原国务院副总理。曾就读于北京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炼油工程专业。

  钟南山:中国工程院院士,中国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领军人物,抗击非典先进人物。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。

  (原标题:学院路上的青春记忆)

分享到:

猜你喜欢

换一换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  • 新闻新华社披露张德江 俞正声经历和家庭情况
  • 体育山东新帅曾执教皇马巴萨 贵州签欧洲大牌
  • 娱乐习近平与彭丽媛一见钟情 每天都通电话
  • 财经官员称突击花钱不违规 公众质疑花在何处
  • 科技央视曝光快递乱象:无着邮件被倒卖
  • 博客为何无人给救护车让路 实拍烟台暴雪(图)
  • 读书文化新观察:《V字仇杀队》深度解析
  • 教育家长攀比致留学泡沫 四六级真题
  • 育儿英国摄影师拍摄圣诞宝宝可爱睡姿(组图)